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市场资讯
市场资讯

外盘期货招商/9月财新制造业PMI回落至49.3的总体情况

发布日期:2024-09-30 10:50:02 访问次数:61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作为反映制造业综合发展状况的先行指标,对于洞察制造业的兴衰有着关键意义。

9月财新制造业PMI录得49.3,这一数据较前值50.4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这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动,背后却蕴含着众多复杂的经济现象。50荣枯线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当PMI高于50时,通常表示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而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景气度回落,进入收缩区间。此次财新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以下,并且创下了2023年8月以来的值,这无疑是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敲响了一记警钟。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在近年来面临诸多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制造业作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国内方面,经济结构调整、环保要求提高等政策导向,也在促使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然而,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些阵痛期,9月财新制造业PMI的回落可能就是这种阵痛的一种体现。这一数据的变化表明,中国制造业目前正处于一个较为艰难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深入分析。

二、从分项数据看回落原因

(一)需求方面

1. 需求显著收缩

在制造业的运行逻辑中,需求是推动整个产业链运转的核心动力。新订单指数作为衡量需求的关键指标,它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市场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状况。

9月新订单指数低于荣枯线,并且录得2022年10月以来的值。这一数据表明,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制造业市场的饱和度逐渐提高。传统制造业领域,如一些基础的机械制造、纺织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一直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景气度低迷成为常态。企业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众多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挑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增长迅速,但由于涌入的企业众多,竞争也极为激烈。这就导致了整个汽车制造业新接业务量减少,需求收缩明显。尤其是投资品需求下降最为明显,在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减少或者推迟的情况下,与之相关的工程机械、建筑材料等投资品的需求大幅下滑。这种需求的显著收缩,使得制造业企业的订单数量减少,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

2. 外需同样收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需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制造业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较高的性价比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9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第2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且刷新近13个月以来的低点,这表明外需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

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是导致外需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以美国为例,其国内经济面临着高通胀、高债务等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活力,进而减少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欧洲方面,受到能源危机、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复苏缓慢,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

此外,国际贸易摩擦也是影响外需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设置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等,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造成了阻碍。例如,在电子产品领域,一些国家以所谓的“安全问题”为由,对中国的某些高科技电子产品进行限制进口,这使得相关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数量大幅下降。外需的收缩,让众多依赖出口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产能闲置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整个制造业的困境。

(二)生产方面

1. 生产扩张幅度微弱

生产指数是反映制造业生产活动活跃度的重要指标。9月生产指数虽仍在扩张区间,但是扩张幅度收窄,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据样本企业反映,增产企业当月处理的都是原有订单。这说明在新订单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企业只能依靠之前的订单来维持生产。在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中,新订单的减少就像一条河流的源头断水,虽然企业可以暂时依靠库存订单维持生产,但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

从企业的运营角度来看,制造业采购量连续第三个月收缩,这与生产扩张幅度收窄有着密切的关系。采购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不乐观,为了降低库存成本和经营风险,企业选择减少原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例如,在钢铁制造企业中,由于建筑行业需求的减少,对钢材的需求量下降,钢铁企业就会相应地减少铁矿石等原材料的采购量。这种连锁反应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活动受到影响,即使生产指数仍在扩张区间,其扩张幅度也会逐渐收窄,预示着制造业生产活动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三)库存方面

1. 原材料库存增加

在制造业的生产运营中,原材料库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生产增速放缓,原材料库存指数已连续第二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且小幅上升。

生产增速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前面提到的需求收缩、新订单减少等。当生产活动减缓时,企业原本计划用于生产的原材料消耗速度就会降低。以电子制造业为例,在市场对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需求下降的情况下,电子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被调整,生产速度放缓。原本按照正常生产计划采购的电子芯片、显示屏等原材料就会有剩余,从而导致原材料库存增加。

这种原材料库存的增加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适当的原材料库存可以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如原材料供应中断等。但另一方面,如果库存积压过多,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还可能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2. 产成品库存增加

产成品库存的增加同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出境运输延误及新订单量减少是两个主要因素。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物流运输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出境运输延误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各国的边境管制、港口拥堵等问题导致货物运输时间延长。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产品不能及时运出,就会积压在仓库中,从而增加产成品库存。

同时,新订单量的减少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及时销售出去。在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计划可能没有及时调整,仍然按照以往的产量进行生产,导致产成品的库存不断增加。以服装制造业为例,由于时尚潮流的快速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稳定,当市场对某种款式的服装需求突然下降时,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就会生产出大量无法销售的服装,进而增加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库存的增加不仅会占用企业的仓储空间,还会增加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对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四)价格方面

1. 成本与售价变化

9月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出厂价格指数连续第三个月落于收缩区间,分别录得2023年7月和2024年4月以来的值。这一价格方面的变化对制造业企业的利润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成本方面,金属原材料价格走弱对成本降低贡献颇大。金属作为制造业中广泛使用的原材料,如钢铁在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铜在电子、电力等行业,其价格的波动对企业成本影响显著。近年来,随着全球矿业产能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金属原材料价格出现走弱的趋势。以钢铁为例,由于全球钢铁产能过剩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钢铁的需求减少,导致钢铁价格下跌。这对于使用钢铁作为原材料的制造企业来说,意味着原材料采购成本的降低。

然而,在销售价格方面,销售价格下跌则是成本下降和市场激烈竞争的综合结果。虽然成本有所下降,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销售价格。在消费电子领域,众多品牌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当一家企业推出一款新的智能手机时,其他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往往会迅速跟进并降低自己产品的价格。这种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的销售价格下跌。销售价格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成本下降带来的利润空间,使得制造业企业的盈利状况面临挑战。

(五)企业预期方面

1. 乐观信心有限

9月生产经营预期指数略高于荣枯线,录得自2012年4月此项数据收集以来的次低,仅高于2019年6月。这一数据反映出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乐观信心有限。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对未来的预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战略。部分企业希望通过业务拓展举措和新产品问世来推动未来一年增产。例如,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向智能制造领域转型,加大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方面的投入,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推出新产品,开拓新的市场需求。然而,这些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技术研发的高成本、人才短缺等问题。

同时,部分企业则担心全球经贸前景欠佳,会对销售造成负面影响。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企业对未来的国际市场形势感到担忧是合理的。例如,一家从事出口业务的家具制造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如果欧美国家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消费者对家具的需求减少,那么这家企业的销售业绩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更加谨慎,不敢轻易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从而限制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活力。

三、与官方制造业PMI的对比情况

在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时,除了财新制造业PMI,官方制造业PMI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9月统计局制造业PMI升至49.8,为近五个月来,这一数据与财新制造业PMI有所不同,显示出制造业不同的发展态势。

官方制造业PMI和财新制造业PMI之所以存在差异,首先是因为它们的统计样本不同。官方制造业PMI的样本涵盖了大量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各个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其样本规模较大,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情况。而财新制造业PMI的样本更多地侧重于中小企业和沿海地区的制造业企业。中小企业在经营灵活性、市场适应性等方面与大型企业有所不同,沿海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也有着独特的发展模式。

在统计方法上,两者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两个PMI指标在反映制造业发展态势时出现不同的结果。官方制造业PMI显示出制造业生产重现扩张,这可能是由于在官方样本中的一些大型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技术优势和政策支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仍然能够维持生产的扩张。例如,一些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订单量相对稳定,从而推动了生产的扩张。

同时,需求边际回升可能是由于国内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品的需求。比如,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电池、光伏设备等相关制造业产品的需求有所增加。然而,就业仍然承压这一情况表明,虽然生产在扩张,但可能是通过技术升级、自动化生产等方式实现的,并没有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企业预期偏低则反映出整个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发展的谨慎态度,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都对未来的市场前景存在一定的担忧。

与财新制造业PMI相比,这种差异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在面对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时,其发展状况和应对策略存在差异。这也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两个PMI指标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数据,来准确把握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制造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 客服飞机号:@BIER77518
  • 微信:zyfdhf
  • 香港花園道1號中銀大廈38樓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客服飞机号:@BIER7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