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正大国际期货招商—香港本周有4间银行降低定存息,港元半年定存最高年化3.6%

发布日期:2024-11-10 09:55:12 访问次数:68

一、香港银行定存息调整情况概述

在香港这个高度国际化且金融市场极为活跃的地区,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的调整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它不仅关系到普通储户的收益,更是整个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和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本周,香港银行的定存息调整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有多达4间银行降低了港元定期存款息,这个数字相较于上周的3间有所增多。这4间银行涵盖了不同规模和背景的金融机构,其中包括建设银行、富邦银行、工商银行以及PAObank。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富邦银行,它在一周之内竟然出现了两次降息的情况,这在银行定存息调整的节奏中是比较罕见的现象。

与之相对的是,仅有交通银行和上海商业银行这两间港银做出了调增定存息的操作,并且这个数字较上周的5间有明显的减少。上海商业银行更是已经连续3周加息,这在当前整体的定存息调整趋势中显得颇为特殊。

从具体的收益数据来看,如果我们以半年期定存为例,目前华侨银行以3.6厘的定存利率居于首位。不过,这个诱人的利率是有一定门槛的,需要储户存入50万港元才能享受到。按照这样的利率计算,如果储户有100万港元存入华侨银行半年,那么可以赚取的利息高达1.8万港元。这对于那些寻求稳定收益的大额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然而,这样的高利率在当前众多银行定存息调整的大环境下,却也像是一朵独秀于林的花朵,与其他银行的调整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银行定存息调整的背景因素

(一)香港经济状况影响

香港的经济状况犹如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银行定存息的调整则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深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

踏入11月的时候,原本很多中小银行呈现出一种积极抢闸加息的态势。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小银行希望通过提高定存息来吸引更多的储户,增加自己的资金储备。在香港这样金融机构众多的市场环境中,资金就像是流淌在金融血管中的血液,谁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谁就能够在后续的业务拓展、投资等方面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然而,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香港随后公布了第3季的经济增长数据,这个数据远逊于市场预期。这一结果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到原本看似平静的金融湖面,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按季GDP呈现萎缩的状态,这意味着整个香港经济的活力在下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抑制,市场消费能力也有所减弱。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贷款市场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企业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对于扩大生产或者进行新的投资项目都持谨慎态度,从而减少了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对于银行来说,贷款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之一。当贷款市场疲弱时,银行即使通过高息吸收了大量的存款,也面临着没有足够优质的贷款项目可投放的困境,也就是所谓的“高息吸存乏出路”。

这种情况下,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定存息策略。在11月开局的第2周,我们就看到了港银纷纷掉头开始大幅降低定存息。之前持续了1个月全周加息的银行数目较减息多的现象,就像一列原本在加速前行的列车突然刹车并开始倒退。本周,减息潮已经重新主导了市场的状况,这也反映出银行在面对经济形势变化时的一种适应性调整。

(二)外部环境因素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市场与全球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外部环境的风吹草动都会对香港银行的定存息调整产生影响。

当时,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已经逐渐分明。美国作为全球的经济体,其政治局势的任何变动都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涟漪效应。总统大选的结果会影响到美国未来的经济政策走向,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而这些政策又会通过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等渠道传导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

港股市场对美国的政策变化尤为敏感。市场担心总统大选结果会给港股带来波动,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影响。再加上当时备受大加关税等传闻的困扰,整个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对于香港的中小银行来说,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它们必须谨慎行事。

一方面,它们需要考虑自身的资金安全和稳定收益。如果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时候盲目加息吸引资金,可能会面临更高的风险。另一方面,它们也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所以,很多中小银行选择暂留实力,顺应整体的减息周期而跟着降低定存息。它们打算临近年尾的时候,当市场情况可能更加明朗时,再发力去抢夺避险资金。这种策略就像是一场棋局中的布局,中小银行在等待一个更有利的时机来获取更多的资金资源,同时也要确保自身在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中能够稳健发展。

三、近期香港银行定存息调整的趋势对比

(一)与上周对比

在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中,每周的银行定存息调整情况都像是一个时间切片,反映出市场短期的波动和趋势演变。与上周相比,本周香港银行定存息的调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首先,从调整定存息的银行数量来看,降低定存息的银行数量增多了。上周有3间银行降低定存息,而本周这个数字增加到了4间。这看似只是一个简单数字的变化,但背后反映的却是银行对市场形势判断的转变。每一间银行在做出定存息调整决策时,都会综合考虑自身的资金状况、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等多方面因素。本周更多银行选择降低定存息,说明它们在整体市场形势的影响下,认为降低定存息更有利于自身的经营发展。

与此同时,调增定存息的银行数量却减少了。上周有5间银行调增定存息,而本周只有2间银行做出了这样的操作。这一增一减之间,市场的天平明显地向减息方向倾斜。上周可能加息银行数量多于减息银行数量的趋势在本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就像是市场上的两种力量在进行博弈,上周加息的力量还占据上风,而本周减息的力量已经成功逆袭并开始主导市况。

这种趋势的转变对整个金融市场和普通储户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减息潮的再次主导可能会影响资金的流动方向。资金可能会从定存领域流向其他投资领域,比如股市或者债券市场,从而改变这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对于普通储户而言,原本可能期待着银行加息来获取更高的定存收益,但现在面对减息趋势,他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理财规划,是继续选择定存还是寻找其他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

(二)与更早时间对比

当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将本周的银行定存息调整情况与更早时间进行对比时,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市场动态和趋势演变。

回顾11月之前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可能存在较多银行有加息的趋势。例如在10月20日当周,共有9间银行调增港元定期存款息。这一时期的加息现象反映出当时银行对市场形势有着相对乐观的预期。当时的经济环境或者市场竞争格局可能促使银行认为通过加息吸引更多的储户资金是一种有利可图的策略。

再看10月开局首周的情况,全周共有8间银行调减港元定期存款,不过这个数字相较于上周的14间已经有所减少。同时,还有5间银行逆市加息。这一现象表明当时市场处于一种较为复杂和分化的状态。部分银行基于自身的特殊情况或者对市场的独特判断,选择了与大多数银行不同的定存息调整策略。有的银行认为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企稳迹象,或者自身有着特殊的资金需求,所以选择加息来吸引资金;而另外一些银行可能仍然对市场前景持谨慎态度,继续选择调减定存息。

进一步追溯到7月半年结过后的情况,全周有8间银行减少港元定期存款利率,而且这个数字远较上周的1间多得多。这一时期的大规模减息可能与半年结之后银行对自身资金状况的重新评估有关。半年结时,银行会对自己上半年的业务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包括资金的来源与运用、盈利状况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自身的资金储备相对充足,或者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贷款需求预期不高,银行就可能会选择降低定存息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通过与这些更早时间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香港银行定存息调整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这些趋势是银行在不断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体现,也反映了香港金融市场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 客服飞机号:@BIER77518
  • 微信:zyfdhf
  • 香港花園道1號中銀大廈38樓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客服飞机号:@BIER7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