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阶段进入“工笔画”阶段,沿线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明显实效,但也面临沿线国家覆盖区域广、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环境压力上升等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对金融合作提出了新要求,如提高有效性、体现差异化、保证安全性等。在此背景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发展供应链金融、银团贷款、跨国并购等跨境业务,旨在为“一带一路”共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具体业务意义
(一)供应链金融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深化过程中,供应链金融能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例如,通过优化资金流,解决供应商的资金周转问题,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进而保障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这有助于减少因资金短缺导致的生产中断等风险,提高产业整体的运营效率。
(二)银团贷款
-
分散风险:“一带一路”共建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投资大、周期长,单个金融机构可能面临较大风险。银团贷款可以由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分散风险。例如,不同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规模参与贷款项目,共同承担对“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融资支持,避免一家机构独自承担过高风险。
-
整合资源:各金融机构在资金规模、业务专长、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银团贷款能够整合这些金融机构的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例如,有的银行擅长项目评估,有的银行在资金募集方面有优势,通过组成银团,可以更好地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
(三)跨国并购
-
促进产业升级与资源整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并购有助于企业获取海外先进技术、品牌、市场渠道等资源,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例如,一家国内企业通过跨国并购一家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外企业,可以将其技术引入国内,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整合国际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置。
三、整体金融服务提升
(一)增强金融服务功能
-
除了发展上述跨境业务外,还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例如,对于新兴的科技产业项目,可以通过创新的投融资模式吸引更多资金投入,推动其发展。同时,优化金融支持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
(二)强化金融产品适配
-
“一带一路”涉及众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各国加大政策协调,搭建开放包容、层次丰富的投融资平台是必要的。利用新技术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可以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市场主体提供广泛可得、灵活多样、适配有效的金融支持。例如,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更精准地评估不同企业和项目的风险,为其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
-
针对“一带一路”共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推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强化金融供给能力。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综合运用信贷、债券、基金、股权等多种金融工具,构建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金融服务网络。这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满足不同项目和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增强金融治理的包容性
-
相关各国推进金融有序开放,推动金融标准和规则兼容,持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强化跨境投融资能力建设。加强监管协同和风险防控,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协同,建立健康稳定可持续的金融保障体系,确保在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业务过程中的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